日本的品牌稻米是越光,泰国的品牌稻米是泰国香米,中国也有品牌稻米,是黑龙江五常的稻花香。杭州种植水稻也有相当长的历史,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比较知名的品牌”中国水稻研究所朱德峰研究员的话让参与培训的学员深有感触。9月18日,在水稻收割前夕,杭州市农业科技教育总站与杭州市农业局共同举办了一期“粮食功能区与粮油品牌建设培训班”,参与培训的学员主要为杭州各区县(市)种粮大户、各区县(市)粮油责任农技员、杭州市各区县(市)农技推广中心农技人员50余人参与了此次培训。
这次培训的重点内容不是水稻的种植技术,而是围绕优质稻米展开讨论。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以优质稻米的生产、加工、销售为主。中国水稻研究所朱德峰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优质稻的生产与加工,浙江大学的宋小春教授详细讲解了农业品牌化实践路径与方法。其实我们的学员在种植技术上已经完全成熟,加上科研团队研究出的水稻新品种使得我们全市的稻米亩产达到800公斤以上,但是我们为什么在米的品质上会输给国外的进口米?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经营理念落后,只知道埋头种田,却不知道给稻米寻找合适的销售渠道。所以两位老师提出了“经营成功的起跑点在于观念的改变与革新”,给稻米创建合适的品牌,才是使我们的大米拥有追随者。
什么样的大米才是优质的?首先是优质的品种,其次是好的栽培模式与环境,加工环节也相当重要。稻米作为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品,其品质安全与否关系重大。为了确保全市水稻生产达到安全绿色标准。我们还安排了一节“水稻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课程,邀请了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的徐红星老师做现场授课,在病虫害防治的问题上,他提倡绿色防控技术,即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环境友好型防控技术措施来控制水稻的病虫害,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确保生产的大米优质安全。
本次培训班采取了实地考察和就地集中学习的模式,先后前往龙游红专粮油有限公司、诸暨王家井镇粮食功能区、嵊州“看禾选种”展示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在红专粮油有限公司,同学们看了大米的实际生产加工过程:大米烘干——脱壳——抛光——装袋。在全自动生产车间,很多种植户纷纷感慨:一碗大米从种到收要经历5个月的时间,在经过多道工序端上餐桌,其中有多少人辛勤耕作的汗水,一碗大米真是来之不易。
诸暨王家井镇粮食功能区,我们被稻田周围的波斯菊吸引了,绿色的稻田和清新美丽的波斯菊相得益彰,原本单调的稻田此时多了几分艺术气息。“同学们,这波斯菊种在这里是吸引稻田的害虫用的,也可以吸引蜜蜂,蜜蜂又可以捕食稻田的害虫,所以这种波斯菊我们叫它蜜源植物”浙江省农科院洪晓富老师给我们介绍了这块粮食功能区用到的一些绿色防控技术。
在嵊州“看禾选种”展示现场,我们参观了一些优质的常规稻和杂交稻品种,不同品种的稻米种在一起,对比就明显多了,哪种是籼米,那种是粳米。哪种产量高,哪种产量没那么高,一眼就能看出来了。等到这一整片的稻谷成熟了,还可以现场收割,并且品尝,谁是米中的精品,一吃就吃出来了。好品种经过筛选,留下来,并且得到推广,这也是“看禾选种”的目的。
通过这次5天的培训,学员们观念得到了提升和更新,不但种植技术提升了,观念意识也改变了,种田不光要追求产量,还要追求质量。好的米才能有好出路,当然我们未来还要给杭州的大米取上一个响当当的好名字!
中国水稻研究所朱德峰老师讲授优质稻的生产与加工
浙江大学宋小春教授讲稻米品牌打造方法路径
学员参观诸暨王家井粮食功能区(绿色防控技术示范点)
学员合影